餘園在廣陵路,初名“隴西後圃”。清光緒間歸鹽商劉姓後,就舊園修築而成,又名劉莊。因曾設怡大錢莊於此,一般稱怡大花園。園位住宅之後,以院落分隔,前院南向為廳,其西綴以廊屋,牆下築湖石花壇,有白皮鬆二株。廳後一院,西端多修竹,牆下疊黃石山,由磴道可登樓。東院有樓。北向築,其下鑿池疊山,而湖石壁岩,尤為這園精華的所在。
陳氏蔚圃在風箱巷。東南角入門,院中置假山,配以古藤老柏,很覺蒼翠蔥鬱。假山僅牆下少許,然有洞可尋,有峰可賞,自北部廳中望去,景物森然。東西兩麵配遊廊;西南角則建水榭,下映魚池,多清新之感。這小院布置雖寥寥數事,卻甚得體。
蔚圃旁有楊氏小築,真可謂一角的小園,原屬花廳書齋部分。入門為花廳兩間,前列小院,點綴少量山石竹木,以花牆分隔,旁有斜廊,上達小閣,閣前山石間有水一泓,因地位過小,以魚缸聚水,配合很覺相稱。園主善蘭藝,此小園平時以盆蘭為主花,故不以絢麗花木而奪其芬芳。此處雖不足以園稱,然園的格局具備,前後分隔得宜,咫尺的麵積,能無局促之感,反覺多左右顧盼生景的妙處。
揚州園林的主人,以富商為多,他們除擁有盤剝得來的物質財富外,還捐得一個空頭的官銜,以顯耀其身份,因此,這些園林在設計的主導思想上與官僚地主的園林,有些不同。最特出的地方,便是一味追求豪華,借以炫富有、榜風雅。在清康熙、乾隆間,正如上述所說的,他們還期望能得到皇帝的“禦賞”,以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若幹處還模擬一些皇家園林的手法。因此在園林的總麵貌上,建築物的尺度、材料的品類,都向高敞華麗方麵追求,即以樓廳麵闊而論,有多至七間的;其他樓層複道,巨峰名石,以及分峰用石的四季假山(個園、八詠園)和積土累石的“鬥雞台”(壺園有此),更因多數富商為安徽徽州府屬人,間有模擬皖南山水者。建築用的木材,佳者選用楠木,樓層鋪方磚;地麵除鵝石的“花街”外,院中有用大理石的;至於裝修陳設的華麗等,都是反映了園主除享受所謂“詩情畫意”的山水景色意圖與暴露腐朽的生活方式外,還有為招待較多的賓客作為交際場所之意,因此它與蘇州園林在同一的設計主導思想下,還多著這一層的原因。這種設計思想在大型的園林如個園、寄嘯山莊等最容易見到。並且揚州的詩文與八怪的畫派,在風格上亦比吳門派來得豪放深厚,這些多少給造園帶來了一定的感染與提高。要研究揚州園林,無疑必須先弄清這些園主當時的物質力量與精神需要,根據主客觀願望,決定了其設計的要求與主導思想,因而影響了園林的意境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