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瘦西湖漫談

揚州瘦西湖由幾條河流組織成一個狹長的水麵,其中點綴一些島嶼,夾岸柳色,柔條千縷。在最闊的湖麵上,五亭橋及白塔突出水麵,如北海的瓊華島與西湖的保俶塔一樣,成為瘦西湖的特征。白塔在形式上與北海相仿佛,然比例秀勻,玉立亭亭,晴雲臨水,有別於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穩。從釣魚台兩圓拱門遠眺,白塔與五亭橋正分別逗入兩圓門中,構成了極空靈的一幅畫圖。每一個到過瘦西湖的人,在有意無意之中見到這種情景,感到有但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境。這種手法,在園林建築上稱為“借景”,是我國造園藝術上最優秀巧妙手法之一。湖中最大一島名小金山,它是仿鎮山、金山而堆,卻冠以一“小”字,此亦正如西湖之上加一“瘦”字、城內的秦淮河加一“小”字一樣,都是以極玲瓏婉約的字麵來點出景物。因此我說瘦西湖如盆景一樣,雖小卻予人以“小中見大”的感覺。

瘦西湖四周無高山,僅其西北有平山堂與觀音山,亦非峻拔淩雲,唯略具山勢而已,因此過去皆沿湖築園。我們從清代《乾隆南巡盛典》、趙之璧《平山堂圖》、李鬥《揚州畫舫錄》及駱在田《揚州名勝圖》等來看,可以見到清代乾隆、嘉慶二代瘦西湖最盛時期的景象。樓台亭榭,洞房曲戶,一花一石,無不各出新意。這時的布置是以很多的私家園林環繞了瘦西湖,從北門直達平山堂,形成一個有合有分、互相“因借”的風景區。瘦西湖是水遊諸園的通道。建築物類皆一二層,在平麵的處理上是曲折多變,如此不但增加了空間感,而且又與低平水麵互相呼應,更突出了白塔、五亭橋,遙遠地又以平山堂、觀音山作“借景”。沿湖建築特別注意到如何陸水交融,曲岸引流,使陸上有限的麵積用水來加以擴大。現在對我們處理瘦西湖的布置上,這些手法想來還有借鑒的必要。至於假山,我覺得應該用平岡小坡形成起伏,用以點綴衝破平直的湖麵與四野,使大園中的小園,在地形及空間分隔上,都起較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