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說景

五月的江南,綠染芳郊,小徑雖然紅稀,但還有些閑花點綴著,郊遊並沒有過時。北京趙樸初老人來上海,他那慈祥的笑容中,希望我陪他同去青浦金澤鎮勘查頤浩寺遺址,因為同行的真禪和尚發願重建。所以有幸作了一天小遊,在那天下午還暢遊了澱山湖。

澱山湖的大觀園,老實說興趣不大,因為本來大觀園是宅園,如今以郊園方式出之,是否“得體”有待商榷,而且我最討厭的是那大門口照壁浮雕上戴了胸罩的十二金釵,令人啼笑皆非,但轉思一下,也便釋然,好在淮海路有家古今胸罩店,可能是這家店裏出售的古胸罩吧。

一個人不能沒成見,但成見有時是可能轉化的。大觀園建塔,來征求過我的同意,亦商量過方案,可是造成後我卻沒有去過。這次從金澤鎮發車,遠遠地望見了這浮圖便引起了我的遐思,解除了過去進得園來、方知春色如許的心理。使我進一步明白了西湖為什麽造雷峰、保俶兩塔,又為什麽水網地帶有那麽多的塔,航標也罷,鎮風水也罷,但我簡單的感覺,大觀園有了此塔是引景引人,這一筆將整個畫麵般的景區點活了。

可能酸丁積習未消,簡化字沒有學好,常常在風景與園林中,挑三剔四,自覺罪過,但不信在大觀園匾額中,居然出現了“有風來儀”,可能我老眼昏花,亦可能是簡化了吧,但“有鳳來儀”的“鳳”用繁體字來寫與風字的差距還是大的(鳯、風),也可能書者未錯,做字的人“偷工減料”了,但是主其事的又何至不經心如此呢?建園難、造園難,“屋肚腸”(內部陳設)更難,匾對書畫擺設最難,我不希望園林中的室內布置像文物商店,這是一門學問,要有考證,要細細推敲,尤其是有曆史性的園林。

閑話少說吧!匆匆下船,在下船前,我已為大觀園的塔所陶醉了,本來澱山湖無山,隻有餘下八公尺高的澱山,大觀園不突出,沒有仰視的借景,如今不論走到哪個院中,卻能見到如此秀挺的塔影,可說是移步戀人。偌大的園子,感到親切,不空曠,看遊人也覺得它好,但可惜他們說不出道理來,隻能是“相看好處無一言”。到了船上,穿出拱橋,回望大觀園,真可說是“麵麵有情,環水一塔塔映水”,這個半島綠得如水晶盆中的碧螺,而塔呢,秀出雲表,從塔的引人風姿,使我聯想到塔下的園林,我的感情就是環繞著這塔的四周,我願化為水中的水草、遊魚,能朝夕在這塔影的懷抱中**漾著。我斜倚船舷,浮上了種種幻想,我憎恨水浪打破了塔影,我從塔上的日照的移動,船行時所形成塔與景不同的變化,從圖中的靜觀,到水上的動觀,這八角形的多麵體,處處隨人,實在太可愛了。本來這塔是水塔,設計者仿北京大學未名湖的塔而構思成的,可是如今因選址得宜,效果遠遠超過前者。北京大學現在環校皆高樓也。將來未名湖的塔,無出頭之日了。深望大觀園四周,澱山湖四周,不要再造那出人頭地的高樓了,那麽大觀園塔,將永遠留在遊人的心目中,將有多少的詩篇、多少的畫本來歌頌讚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