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說“簾”

初夏天氣,窗前掛上了竹簾,小齋的境界,分外地感到幽絕,瓶花妥帖,十分宜人。這小天地起了變化,還不是這簾在起作用吧!

說起簾,這在中國建築中是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說得率直點,即所謂詩情畫意,而詩情畫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變化無端。上個月老妻去世了,“碧樓簾影不透愁,還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臥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樓空。我踏入她的臥室,見了簾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這句詞來。與那句“重簾不卷留香住”的少年情懷,真是傷心人唯有自家知了。

簾在建築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實中有虛,靜中有動,因此簾後美人,簾底纖月,簾掩佳人,簾卷西風,隔簾雙燕,掀簾出台,等等,沒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畫。

記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數十封女作家淩叔華寫給詩人徐誌摩的信,是用榮寶齋特製的花箋,畫的是簾影雙燕,毛筆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魂銷。當年的作家們是如此高雅絕俗,而今事隔幾十年,她遠客英倫,八十多歲的老人提起此事,還分明記得呢!

“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築中,簾與屏兩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簾呢?更是靈活了,廊子裏、窗上、門上、室內,有了它,就不一樣,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也要裝上簾;外國婦女的麵紗,也仿佛是簾。因簾而產生了許多故事:“珠簾寨”“水簾洞”,以及一些因簾而產生的許多韻事,真是洋洋大觀。我說,簾與戀音同,簾者,戀也,因物生情,也可說是簾的妙解了。

“隔簾雙燕飛”是我在兒時最愛欣賞的畫本。如今城市空氣汙染,燕子絕跡了,悶人的塑料窗簾,清風畏至。而簾呢?珠簾太豪華,徐森玉老先生告於我,清代的山西老財家,還是用它。水晶簾沒有見到過,那最細的要算蝦須簾,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館。單就湘簾、竹簾來說,通風好,隔景好,簾影好,遮陽好,留香好,隔音妙,而且分外雅潔……幾乎好說有簾如無簾,可說是有景與無景,靜止的環境,產生了動態,而動態又因聲、光、影、風、香……起了千變萬化的幻境,歎為妙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