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說竹

蘇東坡有一首詠竹詩寫的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位老先生原是一位食肉的,如今西湖上酒菜館中以“東坡肉”與“宋嫂魚”(醋魚)齊名,但是在肉與竹兩者處理上有矛盾時,東坡先生寧可食無肉了,那幾竿清逸的修竹,在他的居處卻是不可缺少的呢。東坡先生之所以成為東坡先生,他不肯輕易拋去雅趣。

墨竹圖(陳從周)

最近日本征求一個住宅競賽的方案,提出要能見到四季皆有的突出的景觀,不少師生問“盲”於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院子中有四季名花,不是很容易解決嗎?我說這似乎太容易與簡單,園林貴深,立意在曲,要給欣賞者能耐想、耐看。因此說到了竹,人們以為竹是無花的常綠植物,哪有四季可言,但是這是直覺,沒有經過思想,也沒有細致觀察與欣賞,更談不到竹與環境及四時光影變化,等等,似太簡單化了。日本人與我國古代人最愛竹,入宅、入園、入畫、入文、入詩,真可說是雅極了。春天雨後新筍,新篁得意,“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入燕巢泥”。是何等的光榮呢?如果在竹邊加上幾塊石筍作為象征性的筍,一真一假,更是引人遐思了。夏日翠竹成林,略點湖石萬竿煙雨,宛如米家山水小品。秋來清風滿院,搖翠鳴玉,其下襯以黃石一二,益顯蒼老,而色彩對比尤覺清新。及冬雪壓柔枝,落地有聲,我們如果用白色的宣石安排其下,則更多荒寒之意。我們知道庭園中栽竹,總不離粉牆,粉牆竹影,無異畫本。隨著四季日照投影不同,而畫本日日在變,萬物靜觀,自得其中。至於竹本身的榮枯,亦非四季雷同也。誰說竹是簡單的植物呢?而畫家之筆,詩人之句,真是道出竹的品格與無處不宜人的風姿了。

百歲免俗圖(陳從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