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園日涉以成趣

園林清議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來與大家談園林問題和中國園林的特征。中國園林應該說是“文人園”,其主導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說士大夫思想,因為士大夫也屬於文人。其表現特征就是詩情畫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煩囂,寄情山水,以城市山林化,造園就是山林再現的手法,而達明代造園家計成所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中國古代造園,當然離不了疊山,開始是模仿真山的大小來造,進而以真山縮小模型化,但皆不稱意,看不出效果,最後,取山之局部,以小見大,抽象出之,疊山之技尚矣。明清兩代的假山就是遵照這個立意而成的。今天遺下了很多的佳構,其構思也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山石之外,建築、水池、樹木,組成巧妙的配合,體現了“詩情畫意”,而建築在中國園林中又處主要地位,所謂亭台樓閣、曲廊畫橋,因此談到中國園林,便會出現這些東西。在這些如詩如畫的園林裏,便會觸景生情,吟出好詩來,所以亭閣上麵還有額聯,文化水平高者,立即洞悉其奧妙,文化水平低者,借著文字點景便能明白。正如老殘到了濟南大明湖,看見“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豁然領會了這裏的特色,暗暗稱道:“真個不錯。”

文學藝術往往是由簡到繁,由繁到簡,造園也是如此。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沒有疊石假山的記載。明清時才多假山,假山有洞有平台,水池方麵有臨水之建築,有不臨水之建築。佛祖講經,迦葉豁然了釋,而眾人卻不懂,造園亦具如此特點。明代園林,山石水池廳堂,品類不多,安排得當,無一處雷同。清乾隆時,產生了空腹假山,當時懂得用Arch[13],便用少量石頭來堆大型假山。到晚清,作品趨於繁縟。然網師園能以簡出之,遂成上品。而能臻乎上品者,關鍵在於悟,無悟便無巧。蘇東坡亦是大園林家,他說:“貧家淨掃地,貧女巧梳頭。”淨即簡,巧需悟,又雲:“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或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景立即點出來了,造園不在花錢多,而要花思想多。二月間,我到過香港,那裏城門郊野公園的針峰一帶,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造園家要能指出與眾不同的地方,那麽景觀便有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