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都是搞美學的,我是搞建築和園林的。當然建築、園林也涉及美學,同美學的關係很深。但畢竟建築、園林還是一個單獨的學科。所以我隻能從園林的角度,從建築的角度,把自己學到的一點東西,提出來向諸位討教,同諸位討論,可能會講許多門外漢的話,我是抱著學生的態度來的,我想大家是會原諒我的。
我今天隻談風月,與君約略話園林。
自從旅遊事業興起以來,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掀起一陣中國園林熱。前年我去美國紐約搞了一個中國園林,那邊就對我國園林推崇備至,影響很大。
現在大家都曉得中國園林好,漂亮。到底好在哪裏?為什麽漂亮?這個問題同美學關係很大。過去大家講中國園林有詩情畫意。一到花園就要想作詩畫畫。這詩情畫意是怎麽出來的呢?這同美學有關係,同情感有關係。過去我國有句話說“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為什麽在後花園私訂終身?為什麽不在大門口私訂終身?花園裏有詩情畫意,有情感。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有這個條件就促進了他們的愛情。所以園林裏有詩情畫意。
對於中國人欣賞美的觀點,我們隻要稍微探討一下,就不難看出,無論我們的文學、戲劇,我們的古典園林,都是重情感的抒發,突出一個“情”字。所以“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他們就在這個花園裏有了情。中國人講道義,講感情,講義氣,這都同情有關係。文學藝術如果脫離了感情的話,就很難談了。中國人以感情悟物,進而達到人格化。比如以園林裏的石峰來說,中國園林裏堆石峰,有的叫美人峰,有的叫獅子峰、五老峰,有各種名稱。其實它像不像獅子呢?並不像。像美人嗎?也並不像。還講它像什麽五老,並不像。為什麽有這麽多名稱?這是感情悟物,使獅子、石頭達到人格化。欣賞的是它們的品格。而國外花園中的雕塑搞得很像很像,這就是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審美習慣不同。中國人看東西,欣賞藝術往往帶有自己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比如,中國的花園建造有大量的建築物,有廊柱、花廳、水榭、亭子等等。我們知道一個園林裏有建築物,它就有了生活。有生活才有情感,有了情感,它才有詩情畫意。“芳草有情,斜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這裏最關鍵是後麵那句,“人倚西樓”。有樓就有人,有人就有情。有了人,景就同情發生關係。所以中國園林以建築為主,是有它的道理的。原始森林是好看的,大自然風光是好看的,但大自然給人的美同人為的美在感情上就有區別。為什麽過去中國造花園,必先造一個花廳?花廳可以接客,有了花廳以後,再圍繞花廳造景,鑿池栽樹,堆疊假山。所以中國的風景區必然要點綴建築物,以便於遊覽者的行腳。比如泰山就有個十八盤。登泰山開始,先要遊岱廟,到了泰山腳,還有一個岱宗坊,過了岱宗坊還有大紅門,再到中天門,中天門上去才到南天門。在這個風景區也蓋了大量的建築物。這樣步步加深,步步有景。所以中國的園林和風景區,同建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從美學觀點看就是同人發生關係,同生活發生關係,同人的感情發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