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魯迅在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自己對左聯的期望,他期待左聯的文學和文學活動如果能不“隻為了小團體”“隻為了個人”,而是“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就能凝聚起文壇的力量。在某種程度上,魯迅提出的“目的都在工農大眾”實際上也成為“左翼文學”的基本立場,讓左翼文學成為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良心的文學。
“左翼文學”作為一個文學史概念在學術界並沒有被固定和統一起來,本文按許多文學史的做法,把自1927年興起至1936年左聯解散為止,以傳達無產階級革命的理念、書寫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想象和情緒、左聯的文學和活動為核心的文學形態稱為“左翼文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學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興起的革命文學為發端,在寫作上延續了二十年代的內容和主題,而1928年開始的革命文學論爭中逐漸成形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理論,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學中被貫徹和實踐。所以,這一節對左翼文學的探討,先從談論革命文學開始。另外,本書對左翼文學的研究,也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