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20 靠實力爭麵子才是真的了不起

Q:

春節過後,孩子本來高高興興去上學的,結果回來一臉不高興。原來,和幾個小夥伴碰頭以後,大家互相一攀比,孩子發現自己的壓歲錢是最少的,所以很不高興。我很惱火,因為送孩子進這所重點高中是去好好學習的,不是去比誰收到的紅包多。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但不知道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她,所以特意請教尚老師。

A:

到了青春期,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了競爭的心態。幾乎所有青少年涉足的領域都存在各種類型的競爭和較勁。贏了,覺得自己有麵子,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而輸了的那方則心生不平,總想找個機會扳回來。如果是積極意義上的競爭還好,而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有些孩子熱衷於比較消費、比較派頭和麵子。一些家長在向青少年心理谘詢師討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時,常常抱怨和指責孩子太喜歡比較,虛榮心過強。家長們總是搞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孩子會那麽愛慕虛榮,甚至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大發雷霆,從教育的角度上看,孩子變得喜歡攀比,卻與家長本身的心理特點與教育息息相關。

不少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灌輸了攀比競爭的思想,既然學習成績要比,行為舉止要比,那麽,為什麽物質生活不能比呢?這對世界觀還沒健全的青少年來說,很難想明白。所以家長要從這個思潮根源上做好工作。除此之外,浮躁的社會風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認為,要想讓孩子的虛榮心得以收斂,有五個關鍵點需要家長給孩子闡述清楚。

第一不要盲目攀比。人活在世上都想風風光光,但是,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通過比較,我們能獲得一些優越感,能更好地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生活。然而比較要得法,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如同遊在水裏的魚兒和翱翔天空的老鷹,就完全沒有可比性。同理,自己的家庭是普通工薪家庭,但同學父母是做生意的商人,如果非要在金錢上麵比較,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愉快?知己知彼後,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