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21 輸贏隻一時,朋友一輩子

Q:

我家的孩子本來有一個好朋友一起上下學,最近我發現她開始獨自一個人回家,仔細詢問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最近班上評選優秀班幹部,她的好朋友當選了,但是女兒自己卻落選了,她心裏有些不平衡,覺得很失落,所以這幾天不想和這個朋友見麵了。請問,麵對孩子的這種嫉妒心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麽進行引導?

A:

根據研究,孩子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分析:

從內因來看,這與孩子本身的認知有關。青少年的知識儲備不多,眼界也並不開闊,他們眼裏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學,有的孩子當發現自己技不如人時,從心理上表現出一種恐懼與擔心,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他們想的不是如何通過正當手段超過別人,而是希望看到對方退步。

從外因看,家長的錯誤教育理念往往導致孩子產生嫉妒心理。有的家長講究“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將殘酷的社會競爭觀點提前灌輸給孩子,把孩子的進退榮辱與別的孩子比較:“同樣一個老師教,人家每次考試都比你好”、“為什麽老師表揚了這麽多同學,就沒有你”,家長或許是想激勵孩子,但是這些話卻往往讓孩子感覺到,正是因為別人比自己強了,自己才受到家長的斥責,別人進步給自己帶來的往往是懲罰。孩子由此逐漸產生了嫉妒心理。

針對你來信裏的情況,我覺得情況並不太嚴重,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正常的情緒。想必孩子如果真的無動於衷、無所謂的態度,作為家長又會暗暗擔心孩子是否沒有進取心了。不過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給孩子講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輸贏隻是一時,但朋友卻是一輩子的。雖然在孩子眼裏,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身邊的這些朋友同學,但當時光飛逝、歲月留痕以後,這些一起長大的朋友卻是最大的財富。所以,孩子這次失敗了,反而更應該和朋友相處,從朋友身上學習優點、提高自己,這不僅是個人風度的體現,也是友誼必須能經受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