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最近我收到一個親戚的短信,大意是:有一天,他來我家做客,和我家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候,孩子表現得非常沒有禮貌,他感到十分難堪和不快,於是一回家就氣憤地給我發了這條消息。其實,孩子不講禮貌的問題,我早就發現了,比如他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彬彬有禮,而有時候心情不舒暢、煩躁的時候就會很不注意禮節。記得有一次,孩子正在玩電腦遊戲,剛好外麵有快遞叫門,我喊孩子去開下門,孩子非常不高興,給快遞師傅開門的時候不僅黑著臉不情不願,還對快遞師傅態度十分不耐煩,我當時就斥責了他,結果他氣衝衝地回到了自己房間。孩子畢竟已經上初中了,不是小孩子了,他這樣下去,我感覺遲早要出問題。請問專家,我究竟該怎麽辦才能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A:
讀完你的問題,我陷入了沉思,因為你孩子的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現在的青少年,鮮有兄弟姐妹,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在家長、老師們的嗬護下長大。對事對物,他們往往是一不稱心如意就會發脾氣鬧別扭,而家長看到這種情況往往心疼孩子,選擇妥協。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約束的行為習慣,理所當然地使孩子養成了蠻不講理、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的習慣。
你的孩子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對他人惡語相向、不懂尊重他人的情況,不僅是要改正的問題,還是一個關係他一生成長的問題。
早在 19 世紀,美國西部那些最終能安享晚年的神槍手們,幾乎都是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紳士,這似乎和他們行為風格不符,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些聰明的神槍手都清楚:槍法再好,當你樹敵過多的時候,也隻有挨槍子的命,所以他們盡可能不去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反而擁有優雅的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