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乾隆的惆悵

但接下來的幾件事卻讓這個新興的帝國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氣質:

一是修阿房宮。後人很難理解秦始皇為什麽要修這麽一座大而無當的宮殿。也許是秦始皇的代償心理在起作用——我巡視天下這麽辛苦,回京了得有個絕對放鬆的地方在等著我。當然這僅僅是猜測。不過這座宮殿的宿命似乎也昭示了一個王朝的命運——幾年之後,項羽一把火燒掉了這座長達三百裏,光廊道長度就有八十裏的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大宮殿。大火連燒三個多月才將它燒幹淨。

二是修長城。修長城一個直接的原因是燕人盧生受秦始皇指派去海上找仙人指點大秦的國運,結果盧生帶回來一句箴言——亡秦者胡。按秦始皇的理解,這個“胡”應該是指北邊的匈奴。於是為了阻擋匈奴可能的進攻,秦始皇下令修建原趙、秦、燕、魏等國的城牆,將它們連在一起,從而使一個龐大的帝國畫地為牢:一方麵秦國不再具備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王道和霸氣;另一方麵,修長城要大興土木,其勞民傷財之舉為帝國的“猝死”埋下了伏筆。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秦始皇當時並沒有看到這一層警示。在宿命的道路上,這個性格複雜、充滿自信的皇帝以人定勝天的決絕心態大步向前走,一如他四次橫跨整個中國的巡視。

三是焚書。焚書事件緣起於大秦帝國一次最嚴重的政治鬥爭。秦始皇為了向天下展示大秦帝國的偉大成就,宴請了齊魯一帶以淳於越為首的儒學博士七十餘人,並請他們對時局發表看法。秦始皇此舉當然是想聽好話,沒想到淳於越不知趣,他以殷周兩朝的長治久安和當前的時局做對比,批評中央集權累了皇上卻不能治理好國家,希望秦始皇痛下決心,廢除中央集權製,重新恢複分封諸侯製。秦始皇聽了這些心裏很是不爽,便請李斯評估此事,李斯想,這是階級鬥爭新動向啊,必須無情打擊!他因此建議皇帝對此類以古非今的事不可小看,因為它會動搖一個王朝思想統治的基礎,並進一步左右民心,從而造成公權力的損害,所以有必要實行嚴厲的思想統治。李斯建議,除了史官保存的書以外,秦紀以外的書應該全部燒毀,不用燒毀的書隻限於醫藥、卜筮、種樹類的。秦始皇照此實行了,一個王朝終於隻剩下一種聲音、一種態度,秦始皇和李斯都以為,江山穩固了不少,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暗湧正在出現,正在悄無聲息地衝刷著大秦江山最薄弱的部分,而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