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家書

第二十二封 送聞人邦允序

——正德七年(1512)

聞人言邦允[1]者,陽明子之表弟也,將之官閩之蒼峽[2]而請言。陽明子謂之曰:“重矣,勿以進非科第而自輕;榮矣,勿以官卑而自慢。夫進非科第,則人之待之也易以輕,從而自輕者有矣;官卑,則人之待之也易以慢,從而自慢者有矣。夫科第以致身[3],而恃以為暴,是厲階[4]也;高位以行道,而遽以媒利,是盜資也,於吾何有哉?吾所謂重,吾有良貴[5]焉耳,非矜與敖之謂也;吾所謂榮,吾職易舉焉耳,非顯與耀之謂也。夫以良貴為重,舉職為榮,則夫人之輕與慢之也,亦於吾何有哉!行矣,吾何言!”

正德壬申五月陽明居士王守仁伯安書於慎獨軒

釋讀:自重自愛 榮辱不驚

這封王陽明給表弟邦允的家書,談的是為官之道。明代文官以科舉考試為進身的正途,官場上普遍輕視非科舉出身的人。這和我們今天依舊看重學曆,看重是不是畢業於重點大學等基本是一個邏輯,繞不開的“出身論”和“血統論”。古代官員之間,通常套近乎都會先打聽對方是哪一屆的。同屆、同鄉、同門,也最容易發展成同黨。非科舉出身的人,官職低微,自然不容易融進那個共同圈。王陽明這位表弟職務是從九品,屬明代最低一級的官職。這封家書是表弟上任時,王陽明的臨別贈言。

王陽明開門見山地說:“重矣,勿以進非科第而自輕;榮矣,勿以官卑而自慢。”久居官場的他勉勵表弟要自重,不要因為不是科舉出身就自輕自賤;當珍惜這個榮譽,不要因為官職卑微就消極怠慢。官職不是科舉得來,別人自然會容易輕視,因此而自輕自賤人是有的。官小,被其他人所怠慢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自甘墮落散漫的人也是有的。王陽明的言下之意自然是:不希望表弟你也成為這樣自甘墮落的人。自重,便是要打起精神來。自重是要當造自己命的主人翁,是赤身擔當的大丈夫氣概。沒有自重,就會成為魯迅口中的“虛無黨”,是不可能精進求聖的。人最怕的是自暴自棄,麵對輕視和怠慢,能做到“不以己悲”,不因別人的評價標準而喪失自我,反而自強不息,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的,乃是大丈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不斷自我革新進取者,方為真英雄。英雄不問出處,在大是大非、考驗來臨時,方顯本色。紫柏老人雲:“真金須火鍛,好人須境煉。”又:“人要在是非患難裏滾得過……滾不過,則好人何來?”滾得過挫折和屈辱的好人,方可在這天地間直立。如是,才堪稱豪傑,具聖人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