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遊錄

去壽寧看馮夢龍

一 黃昏掠過水麵的飛鳥

六月是荷月。蘇州城外葑溪荷花**裏的荷花開得正好,幾天後就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的生日,仕女傾城而出,往荷花**賞荷納涼,畫船簫鼓,一城風華。

離葑溪荷花**不遠處的河埠頭,一條搖櫓船載著馮夢龍父子倆離了岸。一隻飛鳥掠過水麵,轉眼不知去向。立在船頭的馮夢龍,眼睛望向遠方,一頭白發似秋風中的蘆花。此時是崇禎七年(1634年)的夏天,馮夢龍啟程去壽寧赴任,兒子馮焴同行。這一年,馮夢龍六十一歲。

本來可以過了荷花的生日再啟程,但馮夢龍不想再拖延了。前幾次的荷花生日聚會上覺得自己還是一個臨風的少年,陡然間已變成現在這樣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再說,自從慧卿嫁作商人婦後,這些勝日尋芳的事,他已提不起任何興致。芸芸眾生,哪個不活在俗世裏,他自己也擺脫不了做俗人,此次去閩東深山裏的壽寧就是去做一個“俗吏”。離開這個被念白儒雅、婉轉入耳的蘇州評彈和昆曲南戲浸潤的江南溫柔鄉,前往山縣壽寧,馮夢龍不知道前方會有什麽等著他。

小舟一路打碎岸上民居在水中的倒影。船頭的馮夢龍偏著頭,耳朵努力從岸上嘈雜的人聲中分揀出茶館書場裏傳出來的琵琶和弦子伴著吳儂軟語的唱詞:“窈啊窕啊淑女杜啊十啊娘啊啊啊……”真好聽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個俗世裏的故事,現在又成為俗世裏的一部分。這世道怎麽就沒變過,還有那些從唐宋傳下來的故事,到了我朝還是一樣?我寫下的數千萬言對這個世道能起什麽作用呢?能讓那些負心漢回心轉意嗎?能讓那些像我的愛人慧卿一樣美好的女子回來嗎?

幾百年後,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說:“影響中國社會的力量最大的,不是孔子和老子,不是純粹文學,而是道教和通俗文學。”可惜,馮夢龍聽不到,不然他垂暮之年還會去追求功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