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家書

[釋讀與評點] 賀母壽辰、隨扈謁陵及軍隊等事

從李鴻章的這封信中,可知其母親的生日是二月初三,這天他寫信給哥哥,為母親慶壽,並有“究不若我兄在膝下瞻依舞彩之為樂”的話,表示了對哥哥和母親同處的“羨慕”。家事方麵,還表示出對經世侄兒身體的特別關心,勸其保養,甚至以“少年虛損,先戒房室為要”切囑。至於那個欲專船接經世到浦口營內駐養調理的吳小軒,即淮軍將領吳長慶(字小軒),他自然是以此討好於李家了。而在李鴻章心目中,這個侄兒“老成正派,守家令器”,故非常護惜。

軍政事務更是此信的中心內容,且涉事較多。首先告知哥哥,自己“已奏明初六日出省查勘橋道,請旨可否準其便道入覲”的事情。查李鴻章的這次奏報可知,同治皇帝是擬於二月二十四日恭奉慈安、慈禧兩太後祗謁西陵,李鴻章已安排做好準備,保證道路“堅實寬平”,特別說到“有衝成河溝、變為水窪應行改道之處,即開用民田修辦”。為了他們的這一行程,是不惜傷田害農了。至於李鴻章順道入京謁見“聆訓”的要求,獲準是常理所在,因為“循例”他是要赴京城“隨扈”的。信中為此事還特別說到,“京友來信,鹹望此行,大約須作十日煩擾”。“京友”們如此熱心,與其說想見李鴻章其人,不如說是想得到他的“別敬”(何謂“別敬”前邊言及)。除了應付這個之外,王公近臣們他自然更得拜見,更得有所“表示”,務必做得周到,難怪他有“如諸生進場前後苦累光景”之歎了。不過他一定覺得,“苦累”也值,因為終究是要麵見“天顏”、陪伴“聖駕”啊,不但“風光”,還要得恩賞,大有利於自己的身價。

還有“恭進緞匹一事”,具體情況未能告明,隻是言及“既有例案”,似乎不再需要另配禮物,但是“無論向何處呈進,必有使費”,就是說不論通過哪個渠道交付,一定得有“關係費”的,這是少不了的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