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楚字是這樣寫成的

最後的絕響——楚式劍是怎樣煉成的之八

國不在大,有兵則強。

在那個征伐不斷、弱肉強食的時代,軍事實力成為國家存亡與發展的決定因素。楚國運用資源優勢,奉行先軍政策,打造軍事強國,逐步建立起比較先進的軍事裝備體係和完善的軍事防禦設施,具有明確的戰略謀劃和戰術謀略,戰鬥力令齊、晉、秦等大國忌憚,令中原各諸侯國膽戰。八百年間,楚國對外戰爭從未停止,越打越多、越打越硬、越打越遠,一直到它遇到兵力更加威猛、實力更加強大、韜略更加高超的秦。

是的,首先是楚式劍遇到了秦式劍。

二三十厘米長的商周劍,聳身一變成為五六十厘米長的中原劍,而中原諸侯國的利劍遭遇到超過七十厘米長的楚式劍。武器是力量的延伸,一分長一分強,一寸短一寸險,劍長膽增,力大無比,心大無邊。但在戰國晚期,楚國遇到了心氣更大的秦國。盡管楚國也發掘到長度超過一百厘米、最長達到一百四十厘米的長劍,但整體上秦式劍的長度要超過楚式劍。

一九九四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兵馬俑考古中,發掘出十七把秦式劍,這些關中秦劍的長度大多在八十三厘米到九十四點八厘米之間,其中十四把長度超過九十厘米。這些劍夾角在四十五度到五十一度之間,鍔薄如紙,劍身細長且有束腰。這些劍深埋地下兩千多年,依然刃如秋霜、劍氣如虹,有吹毛斷發之利,無鏽蝕腐爛之狀。每一把都有八個棱麵,每個麵的寬度相差不超過一根頭發絲直徑,其中有一把被重物壓彎呈四十五度,一旦移開重物,瞬間彈回原形,筆直如初。這些工藝,令專家驚歎。據考,秦王使用的劍更長,有的長達一百六十厘米,其中劍柄長不少於四十厘米,劍身長超過一百二十厘米。而楚地出土的劍普遍比秦式劍短十一厘米到三十厘米。根據秦俑一、二號坑出土青銅劍的劍身長度、劍莖尺寸、劍體重量推測,秦式劍多為雙手使用,單兵的作戰半徑、搏擊力量、殺傷效果顯然遠遠大於楚式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