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色彩。
如果說春秋時代有顏色的話,那一定是青綠色。
春秋刀光劍影,戰國血雨腥風。
“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吳國的彎刀、楚國的劍,一把利器在手,翩若遊龍飛若驚鴻,堅不可摧,銳不可當。凝霜帶雪的楚式劍曾是殺傷力、威懾力、戰鬥力的代名詞。春秋戰國五百多年,先進的武器一直是各國爭先追逐的目標。
“神農以石為兵,黃帝以玉為兵,蚩尤以金為兵,禹以銅鐵為兵。”從石製兵器到玉石兵器,從石銅並用兵器到青銅兵器、鐵製兵器,人類認識自然的程度在加深、能力在提升,改造世界的力量在增大、意誌在增強。
兵器推動戰爭,戰爭書寫曆史,楚式劍以一個主角的身份,出現在春秋戰國的舞台上。在這裏,所稱的楚式劍不僅僅指楚國的劍,也指代楚國的各類兵器,以及楚國的戰爭觀、戰略觀和文化精神。
銅礦資源的發現,冶煉技術的發明,使直立起來的人類走出亂石崗,站在了一個新的文明峰巒之巔。
這個峰巒,叫青銅時代。
迢遙長河,浩渺無邊。何以為航燈,何以為岸標,唯有器物。石器、青銅器、鐵器凝聚了人類的智慧,是識別和衡量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標記和標尺。
目前的研究顯示,人類史上的青銅時代首先出現在西亞地區。某年某天,在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兩河流域,有人忽然發現通過熔煉、加熱、澆鑄等工藝,把石器中的一些物質進行提煉、析出,聚合定型,砥礪打磨,新的器具用作鑿、劈、切、錘時,會更加鋒利、更加堅硬、力量更大。於是人們不斷地尋找這種礦石,尋找提煉物質的辦法,尋找將這種物質冶煉成型的工藝。他們命名這種具有堅硬性、延展性、可塑性的物質叫“金屬銅”。在古希臘語裏,“金屬”一詞有“尋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