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楚字是這樣寫成的

銅路五千年——楚式劍是怎樣煉成的之三

銅是世間瑰寶、國家資源。

夏商周三代王朝以銅為寶。銅礦是資源中心、產業基地,是供應鏈、產業鏈的頂端和終端。銅礦資源也是各種勢力的眾矢之的,得之者強,占之者王。“銅打”的地盤需要守護,“銅路”需要保護。

在久遠的年代裏,中原一帶是中國的中心。五帝時期,黃河流域、中原地帶是先祖的活動區、神話的誕生地;夏朝都城在河洛及附近地區,隨著二裏頭遺址考古發現成果的增多,夏都斟鄩,以及陽城、安邑老丘、帝丘等城邦的輪廓漸出、麵貌漸清,一個個創世故事以都市形態為背景,以國家形成為標誌,載入神話傳說的史冊,這是中華文明最初的足跡、人類文明的東方曙光;商朝發軔於商丘,商國的時候都城八遷,商朝的時候都城五徙,直到商王盤庚定都於殷地,找準了華夏民族生活的圓心,從此穩定發展兩百七十年;西周之初時建“成周”於洛邑,周平王東遷至此,周王室在此安家五百一十年,直至終老。

在久遠的年代裏,長江流域是銅資源的主要來源地,礦產量一度占半壁江山。楚地的銅礦資源是得天獨厚的,楚地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是獨一無二的,易攻難守的特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出於對銅資源控製的需要,位處黃河流域的商周王朝與位處長江流域的南楚,被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其中的紐帶就是“銅路”。史書《尚書·禹貢》記載,夏商王朝不但找礦采礦,還開路修路,建立起九州各地向夏王朝進貢的專用通道,其中重點運送銅、錫、青銅合金的道路,被稱為“金三品”線路。

在久遠的年代裏,華夏先祖們一直為資源而戰、因資源而戰。商王盤庚遷殷,與自然條件有關,也與掌控南方資源有關。商王武丁伐楚、伐曾、伐邛方,爭奪的是銅礦資源。後人在分析商王朝覆滅的原因時,歸咎於商紂王帝辛的酒池肉林、暴虐無度,這當然不無道理,但商王朝的崩塌,與商紂王的戰略擴張不無關聯。商紂王想占有南方的銅礦資源,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於是商朝軍隊浩浩****地向安徽、江蘇地區進發,但沒有想到,蓄勢待發的周人抓住機會從背後給商王朝以致命一擊,岌岌可危的商朝立即土崩瓦解了。周朝創立後也派出軍隊大舉征討淮夷,也是以開辟和守護通往中原的銅路、搶占江淮地區的銅礦資源為主要目的。這是王朝的責權、國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