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楚字是這樣寫成的

三尺青鋒誰勝出——楚式劍是怎樣煉成的之五

寶劍鋒從青銅出,戰鬥力從利器來。

沒有利劍,何來強國?

楚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楚君好劍,楚人擅劍,工於鑄劍。春秋楚地風,戰國義士氣,官職不分文武,從帝王將相到士人遊俠,一柄長劍在腰,地位、心誌在身,所以屈原有“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之行吟。“長劍危冠”,是春秋戰國的標識、朝野文武的標配,是尊貴與威權、正義與勇武、高潔與不屈的象征,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在神界,劍能降魔除妖;在人間,劍能懲奸除惡。劍壯人膽,詩改鄙人氣。沒有劍,無春秋;無爭伐,非戰國;不擅劍,非楚人。

《左傳》有“蔡侯、鄭伯會於鄧,始懼楚也”記載,中原這幾個小封國第一次開始害怕楚國的事件,發生在春秋之初的公元前710年,就是因為感受到了楚國利劍的鋒芒。那個時候,周王室東遷洛邑不久,近親的姬姓諸侯們稱兄道弟熱鬧成一片,而尚處在荊天棘地、窮鄉僻壤的楚國備受冷落。楚人不言,唯有劍語。一劍封喉,寒光攝魂,英氣逼人。一直到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57年,已經成為強秦之君的秦昭王,還對楚國兵器之利忌憚三分,“吾聞楚之鐵劍利”“夫鐵劍利則士勇”。

楚式劍,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銅礦資源豐厚的楚國,坐擁長江之富、天塹之險、上遊之勢,劍指東南,雄視盛產錫資源的吳越之地,鬥誌在高漲,圖謀在滋長,楚式劍崢嶸漸露,寒光泛霜。

楚國八百年,一劍穿兩周。

從現存出土實物看,古代兵器以楚、韓、秦三地生產的劍居多。楚國一直是古代兵器研發生產重地,武器精良、武庫充盈,崇武尚武,耀武揚威,不可阻擋的武力令鄰國恐懼、各國忌憚。楚國的國力,首先表現在軍事的實力和兵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