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寬夢窄

兩個愛情神話

夏曆七月初七又到了。

小時候,每到這一天,老祖母都要拄著拐杖到外麵仰望雲空,察看喜鵲、燕子的蹤跡。當上上下下確實見不到它們的影子時,便喃喃地自言自語:“去了,都去了!”如果誰若是問上一句:“去哪裏了?”她會驚訝地看上你半晌,意思是:連給牛郎織女銀河會架橋的事都不知道,也太不懂事了。

這一天,最好是陰雨天,因為這證明了牛女雙星已經在鵲橋上灑淚相見。於是,老祖母和母親也都出現黯然神傷的樣子。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牛郎織女的傳說,大概是最牽動人心,最具有群眾性的了。據我所知,漢族祖先構思的星象神話流傳下來的很少,這是其中之一,所以,彌足珍貴。

正是由於老祖母的啟蒙,後來,人私塾讀到《詩經大東》篇中“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的時候,感到分外親切,對這位獨處天庭的女郎因終日相思而無心織布的情懷,似乎也理解了許多;特別是當吟誦《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時,還曾灑下過一掏同情之淚: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抒。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後來,讀書漸多,發現有的詩人力辟牛女傳說之妄。比如,杜甫

就曾寫過: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一難候,此事終蒙朧。

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逢。

詩意是說,從古以來,人們隻見到牛女雙星各據銀河一畔,有誰見到他們曾經聚合到一起?就算是架橋相會的說法能夠存在,作為天上的星宿,神通無限廣大,精靈颯然即合,又何必偏偏等到七夕才能相見!詰問得可說是鑿鑿有據,蠻有道理。隻是,由於美麗的傳說已經先人為主,就人們的意願來講,還是寧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的。這樣一來,倒覺得這位杜陵叟有些“刻舟求劍”,大煞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