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寬夢窄

存在與虛無

洛陽為“天下之中”,這句話出自古代的大政治家周公之口。我們華夏之邦號稱“中國”,據說就是從這裏引申出來的。

今天,站在這塊厚實、沉重的土地上,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傲睨自大,談不到;無動於衷,也不是。大概於眉間睫下,總流露著幾分驚歎,幾許蒼涼吧?

從距今近四千年的夏王朝開始,到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為止,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裏建都。在中國七大古都中,洛陽是最先形成城市並貴為國都的,而且建都曆時最久,至少在一千一百年以上。華夏的先民在以邙山和洛河為依托的東西近四十公裏的範圍內,為中國以至整個世界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曆史遺跡、人文景觀之盛,實為世所罕見。

曆史上有“五都貫洛”之說,“五都”指的是夏都、商都、周代王城、漢魏洛陽故城和隋唐東都城,它們東西相連,錯落有致,在形製、布局及宮殿的配置上,體現出較強的連續性。從這裏不僅能夠看到洛陽城市發展的一條鮮明的脈絡,而且,透過曆代都城的滄桑變化,也可以從中略覽中國古代文明史的縮影。所以,北宋大政治家、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詩雲:“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當然,由於歲月湮沉,兵燹摧毀,這裏已經不見了巍峨的宮闕、高聳的城牆,不見了金碧交輝的畫樓繡閣、古刹梵宮,不見了舊日的千般綺麗、萬種繁華。就地麵上的遺存而言,實在無法與歐洲的“永恒之城”羅馬相比。那座“永恒之城”稱得上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築博物館,孤零零的白色大理石圓柱,長滿青苔的噴泉底座,四壁蕭然的廟宇殘牆,倒塌了一角的龐然高聳的圓形競技場,還有幾座基本完好的凱旋門,這些千餘年前的舊物,在無言而雄辯地向過往行人宣示著人類在建築藝術方麵已經達到的高超水準,展現著古羅馬往日的壯麗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