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三毛——三毛傳記

二被故意遺忘的自殺

三毛休學之後,她的父親和母親又做了些所有家長都要做但是卻不一定正確的事情:強迫孩子學習各種技能。

三毛,就被轉入過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學鋼琴,學國畫。

這些技能如果是在別的時間放在三毛麵前,也許會引起她的興趣,但是,在剛剛休學的她看來,這些不是好玩又有趣味的事情,也不算得是藝術,隻是父母退而求其次的決定。在這些技能班,同學們都是平時要念書的,他們很好奇三毛為什麽不上學,而這些並非三毛所擅長的技藝,使三毛在新的環境裏更加笨拙,緊張和敏感。

終於,她還是放棄。

那段日子裏,每天下班後,陳嗣慶隻要看見三毛,都會必然地長歎一口氣。那聲歎息,成了三毛的夢魘,隻要聽到父親回家,就像老鼠躲貓一樣地竄回自己的房間,連吃飯,都不肯上桌吃,隻讓媽媽用托盤搬進房間單獨吃。

不上學的孩子總是讓父母擔憂的。陳嗣慶並不想強迫女兒,但是,卻也希望在三毛身上找到些別的天份——讓她免去正常讀書也可以謀生的天份。

她不肯出門去學,他便在家裏教,要求她背古書,從《古文觀止》到唐詩宋詞,每三天背一篇英文小說??

他有時會告訴三毛:“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但是還是願意花時間來陪你。”他這樣說,是想讓三毛知道她不是被他放棄的孩子,但是,敏感又自卑的三毛,卻在那話裏,聽出另一層意思——都是你讓我傷透了心,廢盡了力,你是有罪的。

她將自己關緊,甚至在門窗釘上木板,將委屈哭給影子聽。

三毛在自己的小房間裏關了很多年,除了給父親背背《古文觀止》,彈彈琴,她平日裏幾乎是不出房間,連吃飯也讓母親用盤子盛了,給她端到房間去。

離開學校,離開競爭的人群,她也並沒有得到解脫。自信一點點消退,自卑成了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