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開始執筆《德意誌意識形態》(1845~1847年)時,他的直接目標首先就是要批判施蒂納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4年10月末出版)。[1]實際上,施蒂納這一著作的出版帶來了所謂的施蒂納衝擊,很快引起了黑格爾左派內部的一場大論爭。這部著作直接對處於分解之中的黑格爾左派的所有潮流都進行了正麵批判。它的反響如此之大,以至於反擊施蒂納的論文馬上以《施蒂納的批評家們》(1845年)這樣一部總括性文集的形式問世了。[2]而且,將施蒂納作為批判對象的,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誌意識形態》這部合著。[3]在這部著作中,批判施蒂納的第一卷第三篇“聖麥克斯”所占篇幅接近整體的三分之二,是其中最長的。它由根據《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目錄進行的逐條批判,和對《施蒂納的批評家們》的批判組成。其中,不僅意識形態批判和唯物史觀,以及人類觀中包含著豐富的論點,還有很多論點是從作為哲學總論的第一篇“費爾巴哈”中轉用過來的。
對於馬克思而言,施蒂納批判不單是批判其話題的謬誤,還包括其他幾個特別的方麵。[4]從本章列舉的人類觀這一個側麵來看:第一,馬克思曾經從費爾巴哈的人類觀那裏學到的類的存在論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被施蒂納點名批判了。[5]作為反擊這種批判的前提條件,馬克思需要拿出自己對費爾巴哈人類觀的不足之處的根本克服來。第二,為了在第二卷批判“快速產生影響”的“真正的社會主義”,馬克思就必須在第一卷批判作為其基礎的人類觀及其所有論。因為“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所有論在維持個人主義的設想這一點上,與施蒂納是保持一致的。[6]它們都是基於蒲魯東的個人主義勞動的私有概念。
那麽,馬克思是怎樣來理解施蒂納的人類觀和私有論,怎樣將自己與費爾巴哈區別開來,又是怎樣發展了自己的人類觀的呢?筆者在本章將就這幾個問題探討一下《德意誌意識形態》中的人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