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一、社會及其曆史的唯物主義認識

1.“唯物主義觀點”

《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雖然使用了“唯心主義曆史觀”[1]這個詞,但唯物主義曆史觀這個詞並沒有直接出現。[2]通常認為,第一篇的題目“費爾巴哈 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是恩格斯在馬克思的遺稿中發現《德意誌意識形態》的原稿並重新閱讀時,添加到最初的未定稿的“大束手稿”的末尾的,這裏所說的“唯物主義觀點”到底指的是關於人類社會及其曆史的“唯物主義觀點”,還是指關於包括人和社會在內的世界的“唯物主義觀點”,題目本身並沒有明示。“費爾巴哈 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這個題目本身,是意味著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還是馬克思從費爾巴哈那裏學習了唯物主義,然後將關於社會和曆史的“唯心主義觀點”置換為“唯物主義觀點”,我們也無法判斷。

可以明確的是,《德意誌意識形態》是為“以費爾巴哈、鮑威爾以及施蒂納為代表的最近的德國哲學”的意識形態批判而寫[3],未定稿的第一篇主要內容是費爾巴哈批判,不僅如此,從內容上看,它是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類社會及其曆史的唯物主義觀點以完整形式的展開。所以,即使馬克思恩格斯還沒有開始自覺地使用唯物主義曆史觀這一稱謂,但通過《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篇對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等德國哲學者們的批判,他們已經在積極地提示關於人類社會和曆史的唯物主義觀點了,這是毫無疑問的。

然而,這並不能表示恩格斯添加的“唯物主義觀點”就是唯物史觀。筆者認為,“唯物主義觀點”直接指的是唯物史觀,還是指包括社會和曆史在內的關於世界的“唯物主義觀點”,這個問題值得進行一番探討。

在“聖麥克斯”篇中,雖然馬克思規定說:“這種世界觀沒有前提是絕對不行的,它根據經驗去研究現實的物質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觀。”[4]但這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不可能和第一篇無緣。這是因為,雖然第一篇的基調如後所述,是明確人類社會及其曆史的現實的物質前提的唯物史觀的觀點,但這個唯物史觀的觀點是以“經驗的觀察各種現實的物質前提”的世界觀為前提的。並且,如果說“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後半部分提到的“現實的批判的世界觀”,是前半部分“經驗的觀察各種現實的物質前提”的世界觀的直接歸納,倒不如說是以從物質前提說明思想、觀念、意識等的唯物史觀的觀點為媒介導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