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將《德意誌意識形態》中的物象化論作為一種“理念的統治”進行了考察。其中,“理念”具有無法還原為經濟關係的獨特位相,即,“理念”雖然“產生於交往”,但其本身又再次作為一種實際存在的“轉化成了社會關係”的“力量”,成為近代市民社會物質的、精神的交往的承擔者。在這個意義上,“物象化”不僅僅是“現象”,而是構成了基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近代市民社會的“本質結構”。也就是說,在經濟領域,物象化通過以“價值”概念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擁有形成社會生產關係的功能;在政治領域,社會力量作為“權力”概念獨立化,通過這種權力形成社會在政治上的統合;另外,在社會意識領域,各種“觀念”(自由、平等、所有)通過成為每個人共有的共通概念,形成每個人之間的紐帶。以上三點歸納起來,即在近代市民社會裏,隻有以物象化了的“理念”作為媒介,社會關係才能形成,社會才能作為經濟的、政治的、社會性的統合之物而存在。這種以物象化的“理念”為媒介的社會化、社會統合本身正是“理念的統治”所形成的近代市民社會的媒介結構。以上述考察為基礎,接下來我們的問題應該就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理念的意義了。恐怕我們已經不能把理念僅僅看成是被經濟基礎規定的上層建築了。正因為理念本身就是社會交往的承擔者,所以我們今後的課題是將作為社會統合力量的理念放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正確位置上。筆者將在以後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田島慶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