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第九篇 “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論

近年來,重構馬克思的國家論問題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相關研究也在不斷向前推進。很多學者依據現代社會的嶄新局麵,把超越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所展開的國家論的體係結構作為自己的目標。另一方麵,針對馬克思國家論的基本命題,各種不同的理解也紛紛湧現,甚至出現了連所謂馬克思國家論的“原像”都無法解釋的狀況。在這一章中我們提出的“作為虛幻的共同體的國家”這一國家規定的問題,也是這些論點中的一種。“國家=虛幻的共同體”理論是這樣一種國家規定:國家作為觀念上的共同體總括全體社會成員,並從觀念上掩蓋階級對立,因而它具有虛幻性。對於馬克思的國家論而言,把《德意誌意識形態》作為提示這一“國家=虛幻的共同體”理論的典據已經成了慣例。然而,這樣做真的合適嗎?

正如本書第一章所提出的,在《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卷中,眾所周知,關於“文獻學的各種問題”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未刊手稿保留著出版前的原貌,所以產生了有關這一部分手稿的編輯問題或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寫作分工問題、全部執筆經過等數量眾多的研究課題。其中就包括這樣一個重要觀點:不能說所有的詞句都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確立起來的論述。[1]以本章所研究的“國家=虛幻的共同體”理論為例,該詞句出現在《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卷執筆之初的開頭部分,即出現在對恩格斯最初寫的底稿的欄外增補中,但是,直到被推定為《德意誌意識形態》第一卷的結尾的最後部分,作者也沒有給出相應的規定。從這一點來看,不正可以說,在執筆過程中,馬克思及恩格斯所給出的這一規定的地位發生變化了嗎?或者至少可以說,我們在以《德意誌意識形態》為依據來進行研究時要慎之又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對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國家=虛幻的共同體’觀是以何種邏輯建立起來的,其具體內容如何等問題進行還原式地理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