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二、《德意誌意識形態》各版的出版和所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德意誌意識形態》除了一部分以外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沒有出版。但是,在他們去世以後到現在大致出版過5種《德意誌意識形態》的版本。

最早的《德意誌意識形態》出版物是《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1卷(俄文版是在1924年,德文版是在1926年)。這一版本是由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梁讚諾夫編輯的,因此也被稱作梁讚諾夫版(下麵簡稱R版)。R版雖然隻刊登了第1卷第1篇《費爾巴哈》章,但是它卻“像拍照片那樣將草稿按順序變成了活字”[1],試圖忠實地再現草稿的狀態。在正文中,該版隻標出了一部分被視為重要的刪除文字,是在腳注中來注明馬克思的筆跡和對草稿的修改和增補的。接下來是作為舊MEGA第I部第5卷(1932年)出版的版本,它是由梁讚諾夫的後任阿多拉茨基編輯的,故被稱作阿多拉茨基版(下麵簡稱A版)。A版第一次把《德意誌意識形態》的兩卷手稿一起發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世界各國翻譯,成為《德意誌意識形態》的正式版,在日本也被看作是《德意誌意識形態》的基本文獻。A版在正文中隻刊登修改後的最終文字,而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筆跡、刪改和增補等內容收錄在“文本異文”中。

1962年,巴納發現了過去未找到的幾頁《德意誌意識形態》的手稿,這引起了人們對A版的《費爾巴哈》章編輯的質疑。另一方麵,1965年廣鬆涉批評了A版,認為它“事實上等於偽書”[2],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在《德意誌意識形態》的版本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廣鬆涉指出,R版也“僅僅是將素材活字化而已”[3]。至於A版,他批判道:A版在將《費爾巴哈》章的手稿活字化時,“先將草稿剪切成一堆碎片,然後再用糨糊和剪刀將這些碎片粘結起來”[4],而且在編輯時,A版“也沒有考慮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筆跡的差別,以及“包括欄外增補文字在內的、原稿中新層和舊層之間的差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