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世界

三、幾個論點

《德意誌意識形態》存在著許多文獻上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決不僅僅是文獻考證上的正確還是錯誤的問題,它還與如何去閱讀《德意誌意識形態》,如何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形成過程以及唯物史觀等問題相關,還與對《德意誌意識形態》內容的理解有關。正是因為如此,研究者們在高度評價廣鬆版的同時也對廣鬆涉提出了許多異議。下麵,我就介紹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觀點。

表3 巴加圖利亞的考證確立的第1卷的寫作順序

首先,關於寫作順序。第1篇《費爾巴哈》的基本手稿和第3篇《聖麥克斯》各自都分為3個部分,而且雙方在寫作過程中有交叉,從這一事實出發,我們必須將整個第1卷都納入研究的範圍。巴加圖利亞認為,第1篇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是在寫作第3篇時“跑了題”[1]的結果,他們是在寫完了這些部分以後將它移到第1篇的。他推測第1卷的寫作橫跨整個第1篇、第2篇和第3篇,其寫作順序如表3。但是,廣鬆涉在仔細分析手稿後,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即作者是在寫完第1篇後把涉及布魯諾·鮑威爾和麥克斯·施蒂納的部分移到第2篇和第3篇的,“關於第2、第3部分究竟是原來底稿的一部分,還是從第3篇《聖麥克斯》的手稿中剔除出來的,目前還無法作出判斷”[2],對此廣鬆有所保留。如果按照巴加圖利亞的考證,《費爾巴哈》章的寫作是與第2篇和第3篇的寫作交叉進行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聯係第2篇和第3篇的敘述來理解《費爾巴哈》章的文本。

其次,關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寫作“分工問題”。《德意誌意識形態》的寫作是由兩人共同完成的,再加上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思想還處於形成過程中,那麽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寫作過程中各自究竟發揮了什麽作用這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草稿來看,兩人筆跡分明,這就需要對草稿的寫作過程,譬如就要對馬克思如何對恩格斯的筆跡作出修改和增補進行分析。而且,這一分析還不能停留在對兩個人筆跡的辨別等文獻考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