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學哲學:基本範疇的曆史考察

第一節 問題與文獻

邏輯經驗主義對科學解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對於科學的文化理解則持有保留甚至是批判的態度,如此造成了在解釋與理解及其之間關係問題上最富有徹底性的思想流派。但我們是否可以憑借邏輯經驗主義在解釋與理解之間的嚴格劃界就判斷邏輯經驗主義“拒斥形而上學”?就憑此認為科學哲學沒有曆史?

從文獻看,在科學哲學中,對科學(知識)的解釋和理解源遠流長,一些重要的哲學家多有所論。但不斷被後世傳承的經典文獻並非不可勝數。

古希臘羅馬哲學特別是自然哲學其實都是在解釋並理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試圖回答“為什麽”等本體論問題。據說畢達哥拉斯最早將哲學歸結為“觀察”和“理解”的學說。但從學理的角度看,真正對“解釋”和“理解”做出哲學界定的應該首推亞裏斯多德——Aristotle on interpretation。但經典的意義主要在於思想的延續,我們再一次看到另外一個哲學家在重溫亞裏斯多德有關“解釋”的思想——對亞裏斯多德解釋理論的解釋[1]。千年以後,思想家依然沒有忘記亞裏斯多德的解釋思想,於是有了海德格爾對亞裏斯多德解釋的解釋[2]。

到了近代,思想家們開始探討認識理性本身的諸多問題。於是約翰·洛克寫成了《人類理解論》[3]。這部經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在當時就得到了眾多哲人的關注[4],這種經典的意義還在於,三百年以後的思想界依然在解讀它[5]。

有關科學的解釋和理解問題則是20世紀的事。了解這個問題的必讀文獻如《科學的解釋與理解:略論科學的推理和理性》[6];《科學的解釋和理解的意義》[7];《進行理解還是重建解釋?》[8];《科學理解的情境研究》[9];《解釋、理解和科學理論》[10];《科學理解》[11];《科學解釋:從覆蓋率到覆蓋理論》[12];《哲學視野中的科學理解》[13];《科學理解:為何理由尚不充分?》[14];《一種科學理解理論的綱要》[15];《科學理解的推演模式》[16];《理解的認識論價值》[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