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學哲學:基本範疇的曆史考察

第五節 擬科學的哲學進路[1]

既然超越於具體哲學之上的元哲學並不存在,而且每一種哲學都有反思科學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那麽在思想史上究竟有多少這種具體的哲學理論對科學做過有價值的反思?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家的最高使命就是通過他的理性沉思去展示他那個時代的深層意識形態及其內在的理論框架。所謂時代精神就是指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基本矛盾,而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哲學家以概念和範疇的思想形式來把握這種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基本矛盾在人類精神層次中的衝突。人類曆史的基本矛盾在不斷演化,哲學就不會常駐。

如果以20世紀為界,人類曆史的基本矛盾經曆了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哥白尼革命”。在此之前,人與自然界的衝突構成了人類曆史的主旋律,在人類與自然界的生死搏鬥中,人類需要解釋外在世界並以此改造外在世界,於是,實證科學逐漸占據了曆史意識或時代精神的中心地位。因此,以“愛智慧”為己任的哲學孕育科學、參與科學、規範科學、追求科學。把哲學科學化(指以科學為模式去建構哲學體係並像科學家那樣從事哲學活動)激勵了從泰勒到黑格爾的2000多年的哲學探索。

但是,進入20世紀以來,當科學變成了異己的存在物的時候,當人對外在世界的統治反過來支配人類自身的時候,甚至當人類自身也被對象化的時候,特別是人與自然界的外在衝突演化為人與人的內在衝突,在這種曆史條件下,哲學還有必要是科學嗎?哲學還應該是科學嗎?哲學還可能是科學嗎?如果說20世紀以前的哲學(我們稱之為傳統哲學)是一種擬科學的學問或稱世界觀的學問,那麽,現代哲學是什麽?也就是說,現代精神的精華是什麽?

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人與自然界便處於既對立又同一的矛盾衝突之中。在遠古時代,人類認識尚未分化成各門獨立的學科,哲學與科學都交織在“愛智慧”混沌狀態之中。最早的“智慧”既是哲學也是科學,最早的知識體係既是哲學命題係統也是科學命題係統。在這一知識體係中哲學與科學幾乎具有相同的認識對象、思想目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特征。例如,泰勒斯的“萬物本原於水”的判斷,既是最早的本體論命題,同時也是最早的宇宙論、進化論、物質結構理論等科學命題。畢達哥拉斯的“數論”、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都兼容哲學與科學於一身。因此,最早的哲學也就是最早的科學。這說明,在人類認識之始,哲學與科學具有相同的使命:說明世界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