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成論的視角來看,曆史不過是人通過自身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現實地生成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人向自然生成的過程,同時也是自然向人生成的過程。因此,所謂曆史的進程,不過是人以自然為對象的活動的展開過程,不過是人的現實的生成過程。因此,對傳統曆史哲學所關注曆史規律、曆史必然性等概念,也隻有將其納入到人的生成進程之中才可能真正給予理解和解釋,也正是在對這些曆史觀中基礎性問題的闡釋中,才能彰顯馬克思曆史觀之革命性質。
(一)活動與規律
對於曆史規律的理解,以近代西方哲學為基礎的思辨的曆史哲學認為,人類曆史的發展進程是有其內在固有規律的,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發現、揭示人類曆史運行的內在規律,從而闡明人類曆史的過去與未來。但是,正如黑格爾所講的那樣,思辨的曆史哲學是在曆史完成了它的進程之後才去反思這一過程的,其實質是將人置於曆史之外去關照曆史。因而思辨的曆史哲學所謂規律,其實質是脫離了人的活動從曆史之外去為曆史尋找曆史自身發展的規律。與之不同,馬克思認為曆史作為人自身的生成過程,其所遵循的規律隻能是內在於人的活動之中,換言之,所謂曆史規律其實質是人自身活動的規律,脫離開人的活動的規律隻能是對現實的人的活動的抽象。在《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馬克思就明確地指出,“穆勒——完全和李嘉圖學派一樣——犯了這樣的錯誤:在表述抽象規律的時候忽視了這種規律的變化或不斷揚棄,而抽象規律正是通過變化和不斷揚棄才得以實現的。”[1]在分析生產費用與價格的關係時,馬克思更是明確地指出,國民經濟學家所說的規律,隻不過是現實的生產運動的“抽象的、偶然的和片麵的因素”,這些因素脫離現實的經濟活動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而在《給〈祖國紀事〉雜誌編輯部的信》中談到一般的曆史哲學時馬克思指出,“因此,極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曆史環境中出現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如果把這些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都分別加以研究,然後再把它們加以比較,我們就會很容易地找到理解這種現象的鑰匙;但是,使用一般曆史哲學理論這一把萬能鑰匙,那是永遠達不到這種目的的,這種曆史哲學理論的最大長處就在於它是超曆史的。”[2]也就是說,對於任何一個曆史現象的理解,都必須通過對其出現的具體曆史過程的各個方麵的分析、比較,才能真正予以說明。因此,對於馬克思的曆史觀來說,曆史規律不過是在生成的過程中的人的活動的規律,隻有通過對人的活動的分析,才能真正說明馬克思曆史觀中曆史規律的真實的含義。對此,我們可以結合馬克思對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關係的理解加以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