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二、人的發展與解放的旨趣02

在馬克思這裏,人的解放的實現過程就是逐步揚棄人的異化的過程。美國著名學者沃勒斯坦指出:“馬克思認為異化體現了資本主義文明的一切罪惡,所以視其消失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最重大的成就。這是因為根據馬克思的說法,異化是使人喪失本性的痼疾……為反對異化而進行鬥爭,就是為恢複人的尊嚴而進行鬥爭。”通過這一鬥爭,“馬克思使我們得以設想另外一種社會秩序”。[88]

而這一社會秩序,也就是建立使人徹底擺脫異化,實現每個人的全麵發展的、作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就是“建立在個人全麵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89],即人的發展的最後、最完美形態。這其實也正是馬克思所強調的實現人的解放的具體曆程。而馬克思一生所追求並為之奮鬥的,正是實現了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自由個性”階段——共產主義社會。但馬克思也清醒地認識到,人的自由解放的實現,絕不是像青年黑格爾派那樣,僅憑一時熱情,滿口喊著“震撼世界的詞句”就能實現,人的自由解放的具體實現,實際上是與社會的發展進步程度相適應的,這需要經曆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曆史過程。

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隻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任務本身,隻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90]

在談到作為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共產主義時,馬克思多次強調:“要揚棄私有財產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產主義就完全夠了。而要揚棄現實的私有財產,則必須有現實的共產主義行動。曆史將會帶來這種共產主義行動,而我們在思想中已經認識到的那正在進行自我揚棄的運動,在現實中將經曆一個極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91]所以,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92]。正是在這些理解的基礎上,馬克思後來進一步總結道:“‘解放’是一種曆史活動,而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曆史的關係,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關係的狀況促成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