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真正的哲學,都必須回答自己時代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問題是時代的呼聲,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理應把自己時代的迫切問題作為自己關注的聚焦點。因此,重大的現實問題同時也就是重大的理論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運動,是爭取人類解放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偉大事業。反思社會主義的曆史命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最重大的現實問題,因而也是我們時代最現實的哲學課題。”[1]在某種意義上,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探索,在理論上就表征為探討“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中國問題”的關係。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教條地去評判中國現實,而是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或者說曆史唯物主義開辟的發展道路去解決中國發展問題,從而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一)為什麽是曆史唯物主義
西方思想流派紛呈,為什麽單單選擇曆史唯物主義去分析和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的指導思想,更是因為馬克思所開辟的這條理解人類社會現實的道路比其他思想優越、深刻得多。那麽,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的這種深刻性和時代性究竟體現在哪裏?
海德格爾在《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中認為,“馬克思在體會到異化的時候深入到曆史的本質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馬克思主義關於曆史的觀點比其餘的曆史學優越。但因為胡塞爾沒有,據我看來薩特也沒有在存在中認識到曆史事物的本質性,所以現象學沒有、存在主義也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資格和馬克思主義交談”[2]。海德格爾在此高度評價了馬克思,認為其深入到了“曆史的本質性的一度”,這也就是曆史唯物主義優越於其他思想的地方。接下來,我們就要追問這個“曆史的本質性的一度”的內涵是什麽?海德格爾在其晚期討論班的紀要當中給出了答案。“現今的‘哲學’滿足於跟在科學後麵亦步亦趨,這種哲學誤解了這個時代的兩重獨特現實:經濟發展與這種發展所需要的架構。馬克思主義懂得這[雙重]現實。”[3]可見,海德格爾所說的“曆史的本質性的一度”指的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兩重獨特現實:“經濟發展與這種發展背後的架構”。正是這種經濟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架構造成了人的異化的生存狀態。由此,馬克思開辟了一條理解人類社會現實的道路,而我們今天仍然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