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當年在《共產黨宣言》(本章以後簡稱《宣言》)中曾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論斷。但是今天看來,資本主義不僅沒有滅亡,反而通過全球化過程將其統治擴展到全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理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如何看待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及其曆史命運,就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盡管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發生了許多新變化,但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沒有變;全球化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剝削方式的巨大改變,但資本主義固有的內在矛盾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就是明證。資本主義的發展的確給社會主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同時資本主義的新發展也成為人類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社會主義在現實實踐過程中所遭受的挫折是暫時的,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將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馬克思所揭示的“兩個必然”,作為一種曆史發展趨勢,仍有其不可否認的理論獨創性和曆史有效性。因此,我們認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重新理解馬克思本人畢生關注的那個問題,即如何在一種科學理論的意義上達到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及其曆史地位的批判性理解。
本章主要考察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經典性批判,以及這些批判在當代學術語境中產生的理論效應。包括五個問題:第一,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基本立場;第二,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生產體製;第三,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文化體驗;第四,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政治規劃;第五,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倫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