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克思對現代性的反省
馬克思的理論就其最本質的方麵來說首先是一種反資本主義的理論,這沒有疑問。馬克思對“全人類解放”的承諾完全是以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為基礎才得以提出的。按照馬克思的問題邏輯,數百年來主導曆史的資本主義社會製度是一種壓迫性的人類生存方式,由此才有“解放”這一理論命題和社會目標的提出;在馬克思這裏,所謂解放主要是就將人類從資本主義這種特定生存方式下拯救出來而言。
馬克思的反資本主義理論中包含兩部分不同的內容,或者說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其第一個維度是列寧所謂“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策略”。在理論上對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綱領進行表述的最重要文獻是《宣言》,特別是其中的第一節“資產者和無產者”,在這裏,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兩個重要論斷。第一個論斷是宣布資本主義社會即將滅亡,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表明這種社會製度已經不再促進而是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用什麽辦法來克服這種危機呢?一方麵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麵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辦法呢?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麵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1]第二個論斷是宣布工人階級為資本主義製度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裏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於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於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20年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分析資本主義積累的曆史趨勢時,重申了他的上述信念:隨著資本的集中和壟斷,工人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有組織的反抗也不斷增長。“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喪鍾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