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二、思維的反思性及其作用

思維不僅是建構的,而且是反思的。從哲學史上看,笛卡兒的“普遍懷疑論”第一次認真地提出了反思性思維的任務。笛卡兒把思維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思維從“清楚”、“明白”的前提出發,像歐幾裏得幾何一樣,演繹出整個知識體係,這一部分類似建構性思維;二是“普遍懷疑”,思維通過“普遍懷疑”來審視自身,掃除一切思維的偏見和思想障礙,這一部分類似反思性思維。笛卡兒把二者統一起來,力圖形成統一的思維過程,即思維通過懷疑,尋找到無可懷疑的思維出發點,然後以演繹法建構知識體係。顯然,“普遍懷疑”在這裏起著與演繹思維不同的作用,即對思維進行反思。反思性思維與建構性思維在笛卡兒哲學中已經朦朦朧朧地區別開來了。

康德則以“獨斷的思維”和“批判的思維”這兩個概念進一步表達了建構性思維與反思性思維的區別。在康德那裏,反思突破了笛卡兒的“普遍懷疑”並與批判等同起來了,建構性思維則被看成是獨斷的思維。“批判並不反對理性在它那種作為科學的純粹知識裏使用獨斷的做法(因為這種知識在任何時候都必定是獨斷的,就是說,都必定是可以依據先天的可靠原則進行嚴格證明的),但它反對獨斷主義。”“獨斷主義就是純粹理性不先批判自己能力的那種獨斷做法。”[12]康德把批判(反思)作為防止獨斷主義而使思維能夠正確進行獨斷的思維,換言之,獨斷這一“嚴格證明”的思維過程,必須由批判來保證自己避免獨斷主義的錯誤。康德正是以三個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構成其哲學特色的。而在黑格爾哲學中,反思具有更高的地位,獲得了自身相對獨立的意義。

實際上,思維的反思是思維本身發展的產物。在近代,人們並沒有重視思維的反思。歐幾裏得幾何把空間及其關係解釋得如此完美,以致成為人們從來沒有懷疑過的唯一空間。牛頓力學則認為它已經把世界的基本框架、宇宙的宏觀殿堂一勞永逸地建構好了,剩下的事情隻是對一些次要的問題進行計算。正是在這個時候,非歐幾何的創立,法拉第“場”概念的製定,電子、放射性元素的發現,使近代科學大廈動搖了。人們發現,原來以為絕對完整的思維隻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思維,隻是思維自己犯了錯誤,盲目地把一定前提下的思維當作了唯一的思維。這時,人們也才發現,任何思維都有特定角度、坐標和層次,都是在一定的特殊化的層次上把握世界的,思維的前提和層次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