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五、實踐反思與曆史認識中的“從後思索”法

在認識曆史的活動中,實踐反思便具體化為“從後思索”法。“從後思索”法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質及其秘密時提出來的。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商品早在古亞細亞和古希臘羅馬的生產方式中就已經存在了,並“取得了社會生活的自然形式的固定性”,但是,人們對商品的科學認識卻是在“後來”,即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才獲得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商品生產在古亞細亞和古希臘羅馬社會中“處於從屬地位”,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卻占統治地位,並達到了“典型的形式”。由此,馬克思明確提出了“從後思索”法,即“對社會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遵循著一條同實際運動完全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後開始的,是從已經完全確定的材料、發展的結果開始的”[37]。

“從後思索”法雖然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質及其秘密時提出來的,但它卻是馬克思一貫主張的思維方法。

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就采取了“從後思索”法來分析古希臘哲學,即“從伊壁鳩魯哲學追溯希臘哲學”。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在馬克思看來,古希臘晚期的自我意識哲學是古希臘哲學發展的最高形態,“在伊壁鳩魯派、斯多葛派和懷疑派那裏自我意識的一切環節都得到了充分表述,不過每個環節都被表述為一個特殊的存在,而且這些體係合在一起看正形成了對自我意識的完備的結構”,所以“這些體係是理解希臘哲學的真正的曆史的鑰匙”[38]。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不是把伊壁鳩魯之前的這種或那種哲學放在“首位”,而是相反,“從伊壁鳩魯哲學追溯希臘哲學”[39]。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認為,1843年的德國社會製度低於當時的世界曆史水平,因為“在法國和英國行將完結的事物,在德國現在才剛剛開始”。“那裏,正涉及解決問題;這裏,才涉及到衝突。”[40]因此,如果“從德國的現狀本身出發”去否定當時德國的社會製度依然要犯時代錯誤。為了正確而全麵地把握德國的曆史發展,必須從“在法國和英國行將完結的事物”出發。換言之,應從當時的先進實踐出發來理解較為落後民族的曆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