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係列:老子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這一章,老子論述了修身與治國之間的關係,修身是根本。

老子所說的修身不同於儒家所講的道德修養,而是體悟大道。體悟大道從修身做起。一個人要明白生命比名利重要,要懂得為天下而貴重自己、貴重生命,做到無名、無己、無功。這是根本。自己悟道體道行道,會感染全家。全家悟道行道,能輻射及全鄉、全國,以至於天下。

吳澄對於“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的解釋頗得老子精髓:“植一木於平地之上,必有拔而偃仆之時;持一物於兩手之中,必有脫而離去之日。善建者以不建為建,則永不拔;善抱者以不抱為抱,則永不脫;善於保國延祚者亦然,無心於留天命,而天命自留。故子孫世世祭祀不輟,有如善建善抱者也。”

吳澄是古人,行文簡古,其“以不建為建”、“以不抱為抱”,言簡意賅。用現代話語表述,應當為“以無私利私意之建為建”,“以無私利私意之抱為抱”。如果還是表述為“善建就是不建”、“善抱就是不抱”,似乎遮蓋了老子原義中的積極精神,給人以一種不建不抱什麽也不幹就什麽也不失去的消極感覺。如果老子原義就是要人們什麽也不幹的話,怎麽可能有子孫以祭祀不輟?

透視曆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老子原義。兩三千年來,許多人追求流芳千古,希望家業傳萬世,子孫世代祭祀不絕。他們建高墳、刻墓誌、崇宗廟、建陵園。但是,地震給毀了,洪水給衝了,盜墓者給掘了,戰火給燒了,有誰生前挖空心思為自己所建的碑如今仍在?有幾家的家業從春秋傳至今?他們都不是善建者,都不是善抱者。為什麽?因為他們都是為一私而建、為一己而抱,是刻意為之。曆史上也有一些人,他們隻知為國報效,為民請命,並沒有刻意為自己樹碑立傳,但是他們至今仍活在人民心中。他們的家業早已灰飛煙滅,他們的功業永遠和中華民族的興衰交融在一起。他們是真正的“不建之建”、“不抱之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