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環境中存在著一些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如下。
(一)遺傳因素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了生物前提
遺傳是一種生物現象,遺傳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機體的構造、形態、感官和神經係統的特征等,這些也稱為遺傳素質。遺傳素質是兒童成長的生物前提,是兒童發展的必要條件。比如,遺傳素質中聽覺感受性較好,對音樂、節奏較敏感的孩子,將來在音樂藝術方麵可能會得到較好的發展;遺傳的個性特點、氣質類型屬於較內向、好靜、好思考的孩子,將來在研究領域、思辨性質的工作等方麵的發展可能會好一些等。若家長盲目地相信那些“隻要有良好的教育,我想讓孩子怎麽發展就怎麽發展”的論說,那麽就陷入了“教育決定論”的怪圈。完全無視遺傳的作用,不顧及兒童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氣質類型,家庭教育是不會取得良好效果的。
(二)家庭環境和親情因素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因素
作為父母,不僅要讓孩子深深地感受到家的溫馨和童年生活的美好,更要讓他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健康、茁壯地成長。古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了環境對兒童的影響之大。父母應盡量為兒童營造一個遊戲的環境、閱讀的環境、藝術的環境以及能使兒童的天賦得以自由發展的環境等,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家長在這幾方麵做得不夠深入。
對於人類生活而言,親情不僅是情感世界中最美好的寄托,也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因素。親情是維係家庭成員的紐帶,若親情這一紐帶鬆懈了、不存在了,勢必會阻礙社會的和諧發展。試想,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關心他們、不能很好地照顧他們、不去用心教育他們,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親情,那麽無論孩子多大,對父母也不可能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何以去愛祖國、愛民族、愛他人?親情是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再忙碌的父母也應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這與父母對孩子是否嚴厲並無直接關係。父母的嚴厲,孩子可能在短期內難以理解,但總有一天,孩子會明白父母的苦心。然而,嚴厲的父母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體罰孩子。體罰不僅傷害兒童的身體,更嚴重的是,它對兒童的心理傷害更大、持續的時間更長,甚至是一輩子。體罰是父母無能的表現,輕者會導致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自私、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重者可能會給家庭和孩子本人造成永遠的傷害。精神病理分析研究表明,成人抑鬱症患者和精神病患者,與他們童年不愉快的經曆有很大的關聯,包括在童年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關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