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第2版)

一、材料在學前兒童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領域,材料既包括教師向區角投放的供幼兒自選活動或日常生活中幼兒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師專門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投放的材料。

材料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材料對幼兒學習者的意義

對於幼兒學習者來說,材料既是引發他們主動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實現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的認識的中介和橋梁。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使他們特別樂於擺弄和操作物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主動探究。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最喜歡的室內活動莫過於可自選的區角活動。

皮亞傑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對周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還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事物和材料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在幼兒不斷地看到自己對客體作用的結果,靠這種結果的反饋來不斷調整、擴展和深化的。

因此我們說,物質環境和材料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梁。

2.對教育者的意義

對於教育者來說,材料應該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是引發幼兒的探究動機和興趣、支持幼兒探究活動的展開、實現教育目標和內容的載體。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的影響,把教師組織的集體進行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看成是幼兒教育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教師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的提供上,隻重視準備每周很少幾次的集體教育活動的材料,也隻有這些材料是教師有目的投放的,為完成教育目標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而幼兒在其他時間裏可自由探究的材料基本上是教師隨意投放的或幼兒園統一規定投放的。有的幼兒園也有科學角或自然角,但那裏的材料常常是觀賞價值遠遠勝過其科學教育價值。幼兒也常常因“損害”了這些材料的觀賞價值而遭到教師的批評,極大地損害了學前兒童科學探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