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引起兒童產生壓力的事件很多,這些事件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會引起兒童產生壓力的負麵事件首先是家庭的破裂,其他的還有:不公正的對待、身體的虐待、不被認同、與家人的分離以及父母的爭吵或冷戰等負麵事件都可能讓兒童產生壓力;引起兒童壓力的正麵事件包括:家庭聚會、有客人來訪、旅遊等。與家庭相關的事件通常是學前兒童產生壓力的主要源頭,例如,父母生病、離異或意外死亡等都可能引起兒童產生壓力。
托幼機構是兒童離開家庭後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在這裏,也有很多事件會引起兒童產生壓力,如教師的態度、班級規模的大小、活動的空間、環境的布置、各種活動的組織與安排等都有可能成為兒童產生壓力的因素。另外,兒童的身體健康因素也會對兒童產生壓力。下麵這些情況常會導致兒童產生壓力:
(一)身體狀況不佳
身體狀況不佳或者其他的生理問題常會導致兒童產生壓力,從而出現行為問題,如兒童因牙齒掉了說話不清晰,因疲倦犯困了或者是根本沒有睡夠而被喊醒了,或者兒童因生病而服用了某種藥物,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兒童產生壓力。另外,如果兒童有生理問題,如聽力衰退、視力模糊、肢體活動不靈活等,也會導致兒童產生壓力;還有研究表明,營養不良或營養不均衡也可能會影響兒童的行為,如果兒童沒有攝取足夠的能量或有營養的早餐,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或動作遲緩、做事慢騰騰,這樣也會讓兒童產生壓力。
(二)噪聲
噪聲對兒童的影響程度不同,當孩子的聽力十分敏感時,對噪聲也就越容易引起情緒反應,如當火警警報器響起時,對噪聲敏感的孩子會將他們的耳朵遮住;他們在救護車警笛響起時,不但會遮住耳朵,而且很有可能會蜷曲身體。所以,當噪聲發生時,有些兒童隻是試著離開噪聲的環境,而對噪聲敏感的兒童則可能心煩意亂,從而產生推人、打人等問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