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第2版)

第三課 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及其預防

本課導學

3歲的楠楠,長著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配上她那白裏透紅的皮膚,一看就很招人喜歡。然而,到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就發現楠楠特別好動,她所進行的活動都很短暫,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地換,如在活動室裏,她幾乎每分鍾都在改變活動,一會兒玩水,一會兒玩拚圖,一會兒玩積木,更加讓老師擔心的是,稍不注意她就會爬上窗台往外看,還會襲擊其他小夥伴……老師想用楠楠喜歡的搭建城堡的活動吸引她,可她還是堅持不到2分鍾,就會在活動室裏亂跑亂跳,麵對這樣的楠楠,老師束手無策,剛開始的好感漸漸消失殆盡。本課主要講述有關學前兒童常見的由遺傳因素、身體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方麵的知識,希望能為家長和集體教育機構的老師提供一些診斷和保育方麵的信息,以便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更好的服務。

心理行為問題與心理疾患在某些情況與條件下隻有相對區別,要想絕對區分很不容易,因為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它們都是大腦的功能發生了異常,它們的病因都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但所不同的是,它們的異常是有質與量的區別的,前者大腦異常僅僅是功能上的,而後者除功能異常外還有器質性的損害,因此,前者大腦功能的異常是輕度的,多見的是功能降低和減退或者是部分功能紊亂;而後者異常較重,常常是一種心理精神錯亂。再從其病因來看,心理行為問題主要是由單一的心理社會因素,即心因性因素所引起;而心理疾病則是遺傳因素、身體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三種因素均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