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

三、測查

測查或測量、測驗是以數量化形式表明研究對象的特征或水平的研究過程。研究者根據某些規則或標準,把所調查或觀察的對象的屬性予以數值化,作為表明其特征或水平的量的過程。

例如,對幼兒的身高體重進行測查,了解其生長發育的狀況;對幼兒智力、語言等方麵作測查,考察幼兒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等;也可以通過測查檢驗教育教學的效果,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等。

教育和心理測量是一門專門的係統學科,內容遠非此處三言兩語可及,這裏我們僅作為調查的方法手段之一,作一般性介紹。

(一)測查的類型

測查有標準化和非標準化之分。

1.標準化測查或測量

標準化測查或測量是指經過客觀地精心設計的測量或測驗量表,從取樣直到檢驗都經過統計處理,因而無論由什麽人主持測量或評分,都能夠獲得同樣的結果。標準化測量量表通常是可靠的和有效的。例如,《中國比奈智力量表》《中國3~6歲兒童發展量表》均為幼教研究的重要而且有效的工具。測量量表包括有關智力方麵的測驗,如《中國比奈智力量表》,可考察兒童智力發展情況,計算其智商,還包括個性測驗、社會性發展測驗等,可分別了解兒童某一方麵的實際發展水平。

2.非標準化測查或測量

非標準測查或測量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和所要解決的具體任務,自編測驗試題或量表。這是未經標準化的測驗。通常,任何研究都需要對結果加以檢驗,因而就需要選擇、確定測量的項目標準或指標進行量的分析。研究人員要根據研究的目的任務,考慮確定需要測查的內容,在認真分析研究測查對象和對象特征的基礎上,設計出適宜的觀測指標。

例如,要研究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創造性的表現這方麵的課題,對兒童創造性的測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需要設計好觀測指標。例如,可以從兒童繪畫主題、情節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以及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麵創造性的表現加以考察,確定測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