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測驗調查的概述
(一)測驗的含義
對行為樣本作客觀和標準化的測量,心理測驗是一種係統程序,其編製、施測、評分、解釋都要根據一定的原則。即測驗有標準化的要求。
測驗的標準化主要表現為:①測驗內容的標準化,即測驗是測量重要工具之一,測量題目的取樣有代表性。②施測過程的標準化,即施測時間地點、環境條件、主試資格(具有心理輔導資格)以及指導語都要進行標準化的規定。③測驗評分的標準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被試的回答予以一定的限製,如封閉式回答(選項),便於記分,另一種是對被試的回答沒有限製,對被試反應結果嚴格地分類記分方法,如羅夏墨漬、整體、顏色、細節等。
(二)合格測驗的特征
1.信度
測驗結果的穩定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一致穩定的程度,它包括時間上的一致性(不同時間,反複測驗分數一致),內容一致性,不同評分者的一致性(同一份問卷,不同評分者評分應一致)。
2.效度
是指測驗者對他要測驗的心理特征能測量到的程度。即指測驗能否有效地測出他想要的心理特征,如用量杯去測物體的長度,則效度較差。磅秤和電子秤稱體重,哪個效度高?如果現在我作一份關於內外向的量表,每次測出結果是較外向,而在其他幾份效度較高的量表結果為較內向,那麽這份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如何?
3.常模與常模團體
常模是指與原始分比較的標準,便於解釋測驗結果的意義。在測驗中,測驗的原始分很難評定,必須將原始分與一定的標準比較,這個用於比較的標準即常模。常模的核心是平均數和標準差。
常模團體即常模的取樣的樣本,如情緒穩定性量表對3000個6歲的學前兒童施測,統計出常模,這個常模即該量表的6歲的學前兒童常模,而6歲的學前兒童即該常模的常模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