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報的概念及特點
(一)簡報的概念
簡報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用於匯報工作、反映情況、交流信息的事務性文書。我國最早的在內容和形式上趨於完整的簡報是在漢武帝初年出現的。那時叫“邸報”,這是古代的官報,當時是手抄報。由一些官員將“詔、令、章、奏”等公文,隨時抄寫下來,簡明扼要地反映情況,傳播信息。到了唐代,出現了印刷的“邸報”。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西方傳播信息的新聞報紙出現。一部分能公開發表的內容,以報紙的形式傳播;而另一部分不宜公開披露的內容,則用簡報在內部發送。1955年6月9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所屬各部門工作報告製度的規定》,自此,簡報正式命名,並隨著經濟建設的深入和發展,其作用越來越重要。簡報常作為機關單位內部的刊物或者會議期間的一種臨時性刊物,在內部發行。簡報是對近期工作、情況動態、典型經驗、存在的問題等所寫的簡明扼要的報道,它通常是定期或不定期編發的,每一期編發若幹篇文章,簡報屬於內部刊物,發送的對象既可以是上級機關,也可以是平級機關,又可以是下級機關,可以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簡報常用於向上級機關反映和報告情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內部迅速向下級機關推廣經驗,指導工作;同級機關相互溝通和交流情況。
簡報不是一種文種的名稱,而是一種形式,它是內部傳閱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公開發表,但又具有一定的新聞性。它的名稱有很多,如“簡報”“動態”“信息”“通訊”“情況”“資料”“內部參閱”等。
(二)簡報的特點
1.新穎性(新)。撰寫簡報的目的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向下級指導工作,向同級單位通報情況、交流信息,使讀者從所反映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動態中獲得新的認識。因此,要把大家關注的新生事物、傾向性問題及時在簡報上反映出來。如果內容沒有新穎性,也就失去了簡報的價值。作者應該有敏銳的目光,發現新問題,選擇新的報道角度,以保證簡報的新穎性。比如,寫會議簡報,對會議的議題,程序作一般交代即可。而會議期間出現的新情況,新觀點,應當是簡報報道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