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要
研究背景:課程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要素,它決定著各類教育活動的形態與內容;幼兒園課程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已有研究多為理論性或綜述性研究,少量實證性研究揭示了我國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但限於研究工具或研究取樣的局限性,以上研究難以全麵反映我國東、中、西部城鄉幼兒園課程質量總體狀況和問題。在此背景下,基於全國範圍的大規模實證調查,本研究致力於探究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的現狀,揭示和分析我國幼兒園在課程計劃與實施方麵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我國學前教育質量政策的製定、提升幼兒園課程質量提供科學證據和可行性建議。
研究設計與方法:本研究在全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研究的構架下,聚焦幼兒園的課程計劃與實施質量;采用描述性統計與方差分析等方法,對樣本幼兒園班級的課程質量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研究工具主要采用《量表》第三版中的“課程計劃與實施”子量表。
研究結果:(1)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總體處於較低水平。(2)幼兒園課程計劃中各領域之間均衡性較差,整合性也有待加強。(3)在課程實施路徑中,集體活動質量較低,集體教學活動偏多。(4)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區域差異顯著,東部地區明顯高於中、西部。(5)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城鄉差距大,鄉村幼兒園課程質量很低。(6)不同性質幼兒園課程質量差異顯著,民辦園與小學附設園課程質量明顯偏低。
討論與建議:基於調查研究並結合我國國情,研究者認為,造成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整體上專業化程度不高,幼兒園課程管理水平不足,家長對幼兒教育內容的誤識,區域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製約,以及學前教育管理體製和機製不夠完善。基於此,研究者建議:(1)保障不同身份教師(包括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建立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培養培訓體係,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化水平。(2)幼兒園加強課程管理,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持續支持,提升課程的均衡性與整合性以及課程實施的有效性。(3)地方學前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門加強對幼兒園的課程審查和指導,引導家長觀念轉變,改變“小學化”傾向,使集體教學課時量得到適度控製,減輕幼兒學業負擔。(4)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在財政投入和師資配置上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逐步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5)加強對民辦園的經費與師資扶持、課程審查和質量監管,提升民辦園課程質量。(6)逐步推進小學附設園的獨立建製,確保中小學富餘教師必須經過係統的學前教育專業培訓重新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方可轉崗幼兒園教師。通過以上多條路徑,推動我國各地區各類幼兒園課程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