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著名學者。原名參一,單名融,字任重,浙江義烏人。陳望道一生從事文化教育事業,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家。
陳望道先生是蜚聲中外的大學者。在國內,許多人都知道他是第一個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人,但他從沒有認真對自己的孩子講起過自己當年譯《共產黨宣言》的情況。1965年,他的兒子陳振新陪他去北京開會時,他的一位在北京圖書館任副館長的學生請他去北京圖書館參觀。當那位學生拿著一本北京圖書館珍藏著的、我國最早出版的《共產黨宣言》要陳老先生簽名時,陳先生卻說:“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怎麽可以簽名呢?”他的學生懇求說:“您是譯者,上麵印有您的名字,您怎麽不可以簽名呢!”陳先生這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關於自己,陳望道一直是講得很少很少。直到1983年,陳振新在查閱到的史料中,才知道父親還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的第一位書記。他更加感受到了父親謙虛、樸實、不務浮華的優秀品質。
陳望道先生對於工作、對於地位的態度,也使兒子受到很大的教育。1950年,中央曾有意要陳先生去北京某部擔任負責工作,對此征求他本人的意見。他卻說:“我在複旦大學工作了幾十年,對複旦大學的一草一木感情都很深,所以從本人的願望還是想繼續留在學校工作。但如果組織上認為我去北京工作更好,那就去北京。”最後組織上決定他留在上海工作。因為擔任了許多職務,他很少能有時間搞學術研究。他常常為此感到焦慮和內疚。他一直想寫一本文法方麵的書,最後,直到生命接近終點,才在病榻上完成了《文法簡論》一書的定稿工作。陳先生到了晚年,體弱多病,可是隻要稍得空閑,他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看書。他隻要覺得精神還可以,就總是不停地翻資料、做卡片,搞自己心愛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