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第三節 中國文化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

一、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正處在文化的過渡時期,當代中國文化的總體特點,可以概括為政治文化向商業文化和世俗文化轉化的過渡性文化。盡管如此,如果我們以曆史的觀點來分析還是可以發現,當代中國文化仍然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傳統文化依然是當代中國文化最深厚的基礎。

(一)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認為,在近六千年的人類曆史文明中,出現過26個文明形態,但在全世界隻有中國的文化體係是長期發展而從未中斷過的。這種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等方麵。以中國文化的同化力為例,佛教並不是中國的本土文化,在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之後,經過魏晉、隋唐幾百年,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征服中國的士大夫,結果一部分演變成中國式佛教(如禪宗),一部分反而消融到宋明理學之中。中國文化的凝聚力,則具體體現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越地域、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如今數以萬計浪跡海外的華僑華裔,有的雖已在異國定居繁衍,但在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之中,一刻也不曾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二)中國文化表現出多樣性與異質性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差異很大。這種差異使得中國不同地理區域的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不僅表現在農業區與周圍地區之間,也表現在不同農業區之間,以及同一農業區的內部。中原農業民族對土地的依賴發展成為重農輕商、安土樂天的觀念。生活在海濱的人們從海洋中謀求生存,不但把漁業、鹽業作為主要產業,同時致力於海上交通業的發展。北方遊牧民族由於生存條件比農耕民族更為嚴酷,而隻能以遷徙和戰鬥來對付異族壓力,因此盡管他們很早就接觸到漢族文化,但並沒有全盤加以接受。即使隻有一水相隔的湖北人和湖南人,雖有不少文化的共同之處(如愛吃辣椒),但也存在著許多差異,湖北人被認為有商業頭腦,很精明,而湖南人則被認為具有革命精神,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和務實作風。總之,強烈的地域特點更加突出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