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靜心方可深讀

讀書是一種靜態的心智活動,它不是動手去做的體力勞動,而是用心而為的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需要熱鬧的場麵去振奮人,需要“嗨呦嗨呦”的號子去鼓舞人,讀書則是“去熱鬧化”而崇尚安靜的一種活動。盡管有人舉出名人或領袖故意在鬧市讀書,以磨煉自己的心誌,但並不能改變這一行為違反讀書規律的本質。設使我們有條件在安靜的環境中讀書,為什麽非要跟自己過不去,跟讀書效果過不去,選擇不適合讀書的情境去讀書呢?何況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名人和領袖,所以這種方法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滿瓶不響,靜水深流。嘩嘩喧鬧流淌的必然是清淺的溪流。讀書亦然,靜心深讀,險躁就淺,而我們的問題恰恰在於靜不下心來。浮躁得像風中止不住的幡,像水中按不下去的葫蘆,像鞭下停不住的陀螺,那哪能行呢?現在國人讀書少、讀書淺備受詬病,流行的是電視、電腦、手機“三屏”閱讀。朱永新教授指出:“讀屏,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觀屏,它不是嚴格意義的閱讀狀態,更多的是一種點覽、瀏覽狀態。讀書是‘深閱讀’,觀屏則是‘淺閱讀’和‘輕閱讀’。”這就是靜不下心來的結果。太多的人被物欲俘獲,被躁動操弄,被淺俗裹挾,逐利匆匆、噪聲囂囂、俗欲洶洶,哪裏還有心思、心境靜下來讀書。所以,回歸讀書,重要的是使人們能夠靜得下來,能坐到書桌前,而不是酒桌上、牌桌上。

生命的常態是平靜與深邃,而不是動**與淺俗。它需要讀書來造就。而讀書需要外在環境的清靜和內在心靈的安靜,需要抵禦外在的喧囂,拋卻過度的物欲,過濾折騰的浮躁,拒斥淺薄的俘獲。“以一種古典的平靜之心麵對書籍,這是我們能否真正走進書香世界的前提。”王棟生教授也提出“靜養式閱讀”。“讓教師們的心靜下來,在一個不受幹擾的環境中,通過閱讀,自覺地反思教育教學工作,反思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個人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讀書人。”為什麽讀書需要靜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