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兒童學習障礙100問

69.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常表現出哪些情緒和行為特點?

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由於學業方麵的低成就,不得不麵對更多的挫敗和無助感,這會造成他們比正常兒童更多出現低自尊、社交障礙及心境惡劣等適應不良的傾向,這些傾向反過來又會影響學業成就。假如沒有良好的家庭、學校等社會支持,他們會比正常兒童更容易表現出學習動機和情緒方麵的問題,從而導致更多人格與社會方麵的適應不良。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是以主體的願望、需要等傾向為中介的一種心理現象。符合主體的需求和願望,會引起積極的、肯定的情緒,相反就會引起消極的、否定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自己相對應的、特別的行為,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特定行為傾向。這種特定行為傾向分為兩類:一類是逃避傾向,另一類是接近傾向。與逃避傾向行為相伴隨的情緒被稱為消極情緒。當這種情緒產生後,會限製一個人在當時情境條件下瞬間的思維和行為指令係統,即促使個體在當時的情境條件下產生逃跑、攻擊、躲避等特定行為。與接近傾向相伴隨的情緒則被稱為積極情緒。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正好相反,它可以擴大一個人在特定情境條件下瞬間的思想和行為指令係統,即它能在當時特定的情境下促使人衝破一定的限製而產生更多的思想,出現更多的行為或行為傾向,特別是能產生一些創造性或創新性的思想和行為,並把這些思想和行為遷移到其他方麵。例如,“興趣”是一種明顯帶有積極特征的情緒,它能促使個體把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新的信息相整合,從而進行創造和開拓。

情緒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的心理活動和社會實踐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通過情緒對行為的調節,對行為效率的影響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等方麵,最終影響人的學習效率、人際關係、心身健康等。從情緒的個別差異方麵來分析,一般情況是,平時情緒比較穩定,不容易過分衝動的人比容易衝動的人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由於學業上麵臨的困難,容易陷入焦慮、沮喪、憤怒等不良情緒中。再加上長期以來,學校與家庭過分強**育的選拔功能和工具價值,重視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使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成為學習的奴隸陷入被動學習之中,體驗不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從而產生習得性無助及各種適應不良的情緒。